LEARN TO LIVE AND LIVE TO LEARN.

分類: MYTALK (page 6 of 6)

CT值紀錄與疫後現況

5月31日(星期二)距離5月13日PCR檢測陽性已過18天,其實若不是到醫院回診取藥,我也還不知道兩次PCR的值是多少,畢竟,沒去問,健保快易通也不會載明資料。

PCR檢測CT值

5月13日:12
5月23日:33

5月23日那天PCR檢出陽性其實有點意外,主要是出門前還用快篩(RAPIGEN)篩了一次(陰性),但現場就醫仍得進行PCR才行,結果依舊被抓出來。5月31日因仍有較輕微的症狀,故前往醫院感染科就診,醫師看了系統資料後才告訴我兩次PCR的CT值。

回顧與推敲染疫時間軸,5月13日開始流鼻水之前應該是已被感染,雖然5月11日與5月12日快篩結果呈現陰性,但症狀出現應該是12日已有出現,依據過去的經驗,蠻像感冒的,故也不是很在意,直到13日的鼻水不停、支氣管不適(輕微)才感覺到應該不會那麼簡單,果然回家後快篩結果是陽性,隨後到醫院進行PCR檢測,隔天就收到結果陽性的資料。廠區的規範是當週一、四需要快篩陰性才能入廠,星期三買了快篩劑自行檢驗結果也是陰性,惟星期五症狀明顯後自行快篩結果為陽性,代表,當週體內病毒已經開始擴散,只是量還不到可以透過快篩試劑的結果呈現出來。

COVID-19感染時間軸

染疫後左思右想感染來源,由於這段時間全力配和單位生產的關係,也無假日可言,單純的住家到廠區的路線不外乎是早餐店、捷運與廠區而已,再依據臺灣社交距離的確診接觸警示,能坐在我旁邊時間較長除了捷運乘客外,大概只有廠區內的幹部而已。加上陸陸續續已有多位幹部因染疫而進行隔離,因此,推測區內的感染是有跡可尋的。

COVID-19病毒檢測方式

染疫後的症狀,以體溫而言,僅頭兩日量測到一次38度C,其餘的量測很少碰到超過37度C的。主要症狀還是以頭痛、喉嚨疼痛、流鼻涕、鼻塞、積痰這幾個為主,由於症狀輕微,一如過去感冒症狀一樣,真的沒去留意或者進行檢測,否則真的不會知道自己已經被病毒找上門。

體溫量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滾動更新防疫措施指引,COVID-19確診者與接觸者處置方式也有所更動。5月7日公布的指導措施中(5月8日起實施),居家照護者距發病日或採檢日已達7天,無須採檢直接解隔,並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因此,拜這一項更新防疫措施指引,我只需遵從7+7的管制即可,惟考量康復後需回廠區的關係,透過醫院的快篩或PCR檢測仍是需要的,醫師判斷由於體內病毒量已經相對減少,較無傳染風險,且5月26日醫院快篩結果呈現陰性,因此,也就無必要再次進行PCR檢測,倒是藥物開出一星期的份量或許也考量因為鄰近端午節的原因吧。

這18天的過程收到單位長官、師長與親友的問候之意,心理多少還是緩和了下來,畢竟也不是什麼不治之症,雖說疫情仍在發燒,對歷經此過程的我而言,也重新體悟了無常之意,或許是這次閉關後不小的收穫。願疫情遠去,春暖花開。以上。

#中央通訊社
#CASE報科學

恢復健康前的朗報

早上自行快篩結果陰性後其實還是帶著點忐忑不安的心前往臺北榮民總醫院回診,由於進入自主健康管理階段,依照北榮針對自主健康管理民眾的規範,入院前都得先行到急診室報到,經過醫生評估後方可入院就診,除了量體溫外,也得進行快篩才行。由於急診室外圍的等候區大多數是快篩陽性的民眾,因此在接受採檢後,若是陽性,則當場會開立減緩症狀的藥物給予患者,若是陰性,就會像我一樣可以拿到抗原測試報告以及發燒篩檢站評估證明,在入院檢查口(我從中正樓進入)交給工作人員檢查通過後便可入院。

連續三天在家的快篩結果皆呈陰性,今天到北榮快篩結果也是陰性,雖然不代表體內病毒已經完全降到最低,但至少快篩給予的結果仍是令人欣慰的,想想,再過幾天就可以真正擺脫這段關在家中的不快。對我而言這真的是恢復健康前的朗報。

確診者居隔單補發

居隔單原本用意可以用來請假或申請保險證明用,或許是新北市確診者眾多,即便已經解離,其實還是有很多民眾是沒收到的。我的情況是健康存摺已經有登載為確診,不過呢,自登載開始到目前為止,其實連簡訊一封也沒收到過,當然,居隔單也是不會收到。

前天在區公所網站無意中發現確診者居隔單補發的訊息,想當然爾,是給它申請下去,不過呢,區衛生所以較為簡便的 Google 表單方式來蒐集區內確診人申請資料,至於怎麼比對就無從得知。對於有需求的申請民眾,也算可以一解燃眉之急,惟,過了兩天,我還是沒收到半封信。

今天稍晚我又重新到了區衛生所網站看了一下訊息,網站新增了中央「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平台」新增接觸者隔離證明申請,當然,這數位證明其實我先前已經申請過,只不過,不曉得保險公司和工作單位是否可以接受,總得去了之後才能知道。好在區衛生所還能提供紙本申請,我想,對於一個資源頗豐的新北市政府而言,這種作法也算是一種便民的方式。

最後說一下快篩試劑的問題,23日(星期一)因需用到藥物跑了一趟醫院,出發前透過快篩試劑篩了一下,還蠻高興的(陰性),不過在醫院進行 PCR 的結果可就令我笑不出來了(陽性)。雖然染疫者在三個月內透過 PCR 檢測仍有可能會出現陽性情況,惟心理建設仍是必要的,好在我不沒有那種鑽牛角尖的性格,看了一下社交安全距離,乖乖,比毒的,雖說早已知道排隊前後的民眾皆有可能是陽性,但也十足令人稍微捏了把冷汗。

總算是進入到自主安全管理期,雖然對於 7+7 新政策仍有疑慮,但站在政府立場來看,防疫與生活的權衡是有必要的,即便 7+7 結束後體內仍可能存在病毒,但散波的機率也相對減低,雖說事情無絕對。我想,自律做好個人防疫工作遠比政策指導來的有意義些,然而,卻是無法要求全體國民遵守防疫規範的,如何取捨,其實還是得靠眾人智慧以對才是。

加入與病毒共存行列

上星期五(5月13日)身體明顯感到不適,在廠區工作已有鼻水不停的情況產生,回到住處前取得快篩試劑進行快篩,結果和預測的一樣,很遺憾的搭上與病毒共存的列車。經過一連串聯繫後,順利在當晚取得 PCR 檢驗,這仍得感謝院方的協助,雖然心裡大概有至少兩星期應該是無法走出房門的覺悟,但至少能休息兩星期也是不錯的,許多友人這麼勸我,「你該休息了!」。

與病毒共存入場券

由於是輕症,並未在醫院接受相關治療(晚上九點多的雨天),僅以家中備藥暫時來減緩症狀。另外一方面,也由於新北市感染者較多,截至目前為止(5月19日)尚未收到任何來自疫管或衛生局的訊息,想想,這樣也好,新政策下的作法,關滿14天後(詳見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0517同住家人居隔新制)就自動出關也是不錯的。不過,我想為安全起見,還是會繼續快篩與進行一次的PCR檢測,以保持健康的狀態回到單位中工作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