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TO LIVE AND LIVE TO LEARN.

分類: MYTALK (page 5 of 6)

夢醒時分

晚上在整理資料時突然有股想再聆聽大家樂裡面的一些曲子,印象中幾年前在 Apple Music 還未能找到,不過這一次似乎是上天聽到我的呼喚,終於有了眉目,不錯,就是《大家樂–周華健 李宗盛 陳淑樺 趙傳—大陸演唱會專輯》。在早年接觸民歌時期的歌曲時,陳淑樺應該算是還蠻喜歡的一位歌手,對她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民歌時期,1990年在一次的基訓夜教時,有人起鬨,希望一位弟兄能為大家演唱《夢醒時分》這首歌,或許在軍校過著蠻愜意(牲畜不如)的生活,到部隊後居然不曉得這首歌是誰唱的,後來在放假時才匆匆到臺北車站附近的場片行帶回了專輯,乖乖,原來是陳淑樺的歌。

夢醒時分》收錄在陳淑樺的第28張專輯《跟你說聽你說》,在1989年推出後,是臺灣首次正版破百萬的專輯,陳淑樺唱出許多都會女子的心聲,逐漸奠定她的歌壇地位。不過這裡倒不是要針對這首歌的評論,而是單純的聆聽時的感受。就接觸這首歌以來,其實聽過不少版本,由於耳朵對於電子樂器可能不是完全的那麼接受,這首歌在聽過這麼多回,總是感覺似乎缺少了什麼,的確,就是演奏層次上可能不太能滿足耳朵的需求(陳盈潔的《海海人生》結束前BASS的收尾層次),畢竟錄音室混出來的乾淨風格就是那麼的清淡,也對,否則怎會可以感受到多會女子的心聲?

個人覺得《夢醒時分》這一首歌現場收音最佳的版本應該是1992年推出的滾石羣星大陸演唱會專輯《大家樂–周華健 李宗盛 陳淑樺 趙傳—大陸演唱會專輯》,這是當年滾石唱片旗下歌手周華健、李宗盛、陳淑樺、趙傳前往中國北京、上海多場演出。和1989年的版本差異在於,1992年的演唱會版本(上海)對感情的訴說與投入我個人覺得會比1989年的版本來的有說服力些(演唱者想要準確的表達歌曲的情感,就需要在表演的過程中將自己對於歌曲的理解融入到表演的過程中,以此來打動聽眾,引發情感共鳴。),或許遠在他鄉,對故土的感覺是稍有不同的,至少我是這樣覺得的。

來到一隻腳踏進冥界的後半人生,有時候回憶起過去的種種事物,不覺的又有一層的體悟出現。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念之善,有些時候,一份念想、一份感動,即使過了千年萬年,也不會消除,很多事情盡人事,聽天命罷了。若沒昨夜許久不聚的老軍校人談天說地,或許也不會有這篇內文出現。哈!

#圖片摘自網路

國軍隊徽圖誌

剛拿到先前向國家書店訂購的《國軍隊徽圖誌》,我個人對這類的書籍談不上收集的嗜好,在翻閱後稍微有點意外,厚實的書籍,原本以為部隊的沿革應要詳實,來龍去脈與變革或要表列,在拿到實書閱覽後,轉換心情,當作是國軍隊徽的查詢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許作者當初的用意僅是將現存國軍歷經改制後隊徽進行一次統整以符合現今部隊現況做一次更新紀錄(對比劉台貴,2004,《國軍隊徽暨臂章圖誌沿革》)。

當年從裝甲兵學校結束分科訓練後,短暫的休息一些時日,便隻身前往東部報到,適值民國78年7月1日實施的「陸精六號」案兵力結構調整,原駐紮新竹的陸軍第三十二師移駐花蓮與駐守花蓮市的陸軍步兵第二一〇師併編為花東防衛司令部。戰車第七八五營特遣隊原為隸陸軍第三〇二師第三戰鬥群戰車第七八一營,後因陸精六號案,當時的戰車第七八一營的第一連與第二連移駐花蓮後與原隸於陸軍裝甲獨立第八十六旅第一六一營的第二連合併改編。最初戰車營是駐紮在花蓮防校,後隔年才移駐位於南美崙的砲指部內。

這本書綜觀來看,仍缺少了營級以下的單位的內容,或許在資料調查上可能不易,部分單位而有遺珠之憾,不過就現況而言,這應該是自2004版發售以來最大的資料更新(作者不同人),就我個人而言,是有其收藏價值,即便在史料上可能因規劃方向的關係而有所精簡,但已是非常不錯的資料匯集。

坂本龍一、逝去

心よりご冥福をお祈り申し上げます。

日本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留下重要足跡的坂本龍一於3月28日離世,享壽71歲。

坂本龍一的官方網站在聲明中引用了“Arts longa, vita brevis.”的一節話,這是對粉絲和醫護人員表示感謝的同時,也是表達了他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Arts longa, vita brevis.”的意思是藝術是永恆的,而人生則短暫。這句話出自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的拉丁文翻譯。意在強調人類的生命是短暫的,但藝術創作可以超越時間的限制,留下永恆的印記。坂本龍一引用這句話也表達了他對藝術的信仰和追求,即使身體有所不適,也不會停止他對藝術的熱愛和探索。

我對他的認識始於電影《末代皇帝》,在求學階段,是少數幾個耳聞的日本音樂創作者,其他還有像是喜多郎(拜《NHK特集:絲綢之路》的影響)、神思者(S.E.N.S.)等,即便到現在為止,猶如周郎顧曲的評析一樣:

對於他的音樂,每一個定義都像是冰山一角,音樂響起,一雙光滑的手撫摸著琴鍵,彈琴人繃緊面頰,上下牙床緊緊咬合,他很快進入了忘我的節奏,眼前生鏽的鋼琴,如同亡靈複活,在荒涼的地帶髮出悲愴的聲音。

周郎顧曲

我不是音樂人,很難說出對坂本龍一音樂的內涵,但他的音樂確實陪伴著我度過那段青澀的歲月,撫慰著離家在外孤寂的我,給我努力生存下去的動力。如今坂本龍一已離人們遠去,但他的音樂或許如他所喜愛的“Arts longa, vita brevis.”諺語一樣,他的音樂作品將在世界的音樂歷史洪流中佔有一席之地。

息止安所

#pic.twitter.com/mYLMEN6HrZ ― ryuichi sakamoto (@ryuichisakamoto) April 2, 2023
#坂本龍一、逝去。「芸術は長く、人生は短し」– Yahoo! Japan News

準備開工了

話說今天是大年初五,是迎接財神的日子,過了今天,年假也將要進入尾聲,趁著這一兩天天氣還不錯,出去走走也好,或者吃吃水餃也是不錯的。長期以來過年並沒有吃水餃的習慣,有時候為了應景一下,還得專門去買個水餃回來嚐嚐。礙於口感,其實不是那麼的喜歡一般超市在賣的冷凍水餃,自己包還是好一些,惟今年啥都沒準備,所以,吃水餃這檔事就當放過去。

圖片摘自#米梯

學校行政人員表定在下週一收工上班,距離開學時間也越來越近,想想,這學期會發生啥趣事呢,不預作想像,總是覺得今年也許會有一些大變動也不一定,反正,順其自然嘍。

和往常一樣,大年初一到初三這段期間都會到宮廟走春,沾沾新年喜氣,今年碰上小英總統和馬前總統拿個一元復始與特製紅包袋,也總算是有個好的開始。在年初一保安宮那場有位民眾被問到不是已經拿到了嗎,為什麼還要到這裡跟民眾排隊?就是感覺不一樣咩,那位被問話的民眾回答到。的確,有時候從國會辦公室或者民意代表服務處拿到的感覺真的不一樣,非得要親自去排一下隊,才能真正感受吶那股得之不易的快感:「爽咩」。雖說排那個隊還真的耗時傷體力,快樂欣喜就好,不是嗎?

保安宮附近便是臺北孔廟。距離上一次進入臺北孔廟已是四年多前的事(2018年孔子誕辰2568年釋奠典禮),原本計畫在結束保安宮的行程後,便驅車前往松山慈惠堂,後來看到院內有春節系列活動,順道進去瀏覽一番,沒想著打卡拍照,在院內有有揮毫活動,順道幫小朋友順了兩張,祈願今年的大考如願高中志願。

今年或許是不平靜的年,但祈願在「揚眉兔氣」的歡樂新年當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國家能更佳繁榮昌盛。套句某人的話:「對內興利除弊,對外以務實,爭取臺灣最大生存空間。」,這很好,但這是奠基在自身強大的實力才有機會掌握話語權遨遊世界,否則就只能淪為空談,不是嗎?

祝大家新年快樂、如意安康。

迎新年

今天是2023年1月21日(農曆12月30日除夕),祝賀大家萬事如意迎新年、玉兔迎春旺全年,新年快樂。2015年的時候,人還在吳江守歲,也過足了儀式感滿滿的年節氣氛,除夕當晚到大年初一早晨,算是整夜被爆竹聲轟了一整晚,說是心中的喜悅也罷、擾人春夢也行,在零下的氣溫中,窩在被窩裡啥都不太想動的過年,這是許久都沒在家裡過年的特別經驗,真的特別。

#圖摘自米梯

今年或許是關鍵的一年,至少以個人來說。瞬息萬變的當下,有太多不定的變數難題在暗中等待著自己,希望能一一化解,不至於引發蝴蝶效應才是。大過年的,總是想著規劃未來要怎麼走,但近年的經驗是,大方向至少不變,方能在亂局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與方向。說不準的,今年也許大開大合也不一定,順其自然、心不隨境轉便是。

今年的國慶視覺圖案設計

近年已經鮮少關注國內各項慶典的設計,加上今年國慶前很湊巧的碰上第二次染疫隔離的關係,做足休息也就少去關注今年國慶視覺圖案設計的內容。今天一看,其實「感覺」還不錯,越來越有設計感,雖說不曉得中華民國圖騰派的想法是什麼。

依據中華民國國慶籌備委員會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國慶的視覺圖案設計上色彩交織的雙十造型,就像是光榮勳章,象徵著守土衛國的集體榮耀,背後設計理念、顏色選用也大有巧思。對於藝術修為貧瘠的敝人來說,比起過去國黨執政時期千篇一律的光輝耀神州的設計,更來的令人耳目一新,是否如圖騰派所言的設計災難,敝人就不清楚了,畢竟,設計美學是非常主觀的,這不好說。

111年國慶視覺圖案01 – #中華民國國慶籌備委員會
111年國慶視覺圖案02 – #中華民國國慶籌備委員會

擔任今年國慶視覺圖案設計者之一王胤卓表示:「多元的顏色去代表著,就是我們的山川,然後還有我們的水文,還有我們的整個國土的樣貌,表現出大家一起去往一個地方前進,達到一個共同目標。」。

另外一位共同擔任設計師李瑋鈞表示:「概念上就是我們有凝聚的概念,如果把它拆開是兩個箭頭,往中間集中的那個概念在裡面。」。

觀看兩位設計師的角度,多元、團結為核心的設計,以及今年年國慶主題「守土衛國、你我同行」思維下的設計對於圖騰派而言仍舊是欠缺吸引力,何解?大紅、國土疆域、與中華民國元素通通沒有勾勒出來,也就較難吸引這一個族群的認同。因此,多元是有,但是否能攜手共同團結走向那一個虛無飄渺的目標則是令人質疑的,即便文案說明其實也還合理。

#圖引自馬前總統FB網站

大紅才有紀念氣氛,或許圖騰派心中也是這麼想的吧。人生不管漂泊到何處,心中有國旗,何處不是家的歸屬感如今是否還在?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清楚。我們何時才會從「落葉歸根」的鄉愁轉化為「落葉生根」的認同,或許還得需百年的進化不可。

#公共新聞網

廣島原爆77周年追悼

今天是8月6日,在77年的今天上午8點15分,美軍在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我對這段歷史並沒有深究去探索過,畢竟,書面上的文字仍帶有若干主觀的意識存在,任何的評論要站在哪一個立場,其實仍會有失焦的疑慮。當然,作為研究角度,現存史料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歷史不難,難在我們常忘記教訓的記起,面對中國的文攻武嚇當下,我們又該如何自處以及因應之道,恐怕不是簡短的幾句話就可以實踐,特別是我們又特別的神經大條毫不在意戰爭就在眼前的態度。

史話館: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近40萬日本人喪命,可這場災難本可以避免

距今美軍投下二戰中第一顆原子彈已經77年,然而,我們似乎仍未能明白戰爭對我們真正的意義。如果說政治意圖是目的,戰爭是手段,那麼中國的崛起無疑告訴著世人,我們又將進入重新分配權力的歷史,即便二戰已經結束77年,未能歷經戰爭所帶來殘酷事實的我們,是否真能拾起散漫的態度嚴肅對待中國對臺的各類型戰爭,冷酷的考驗正逐漸侵蝕人們的意識中。

#NHK:被爆77年「広島原爆の日」核兵器のない世界の実現へ祈り続く
#平和記念式典
#CUP:日本投降原因 – 蘇聯參戰比原子彈更重要?
#RFI:中國向台灣周邊發射11枚東風彈道導彈
#史話館: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近40萬日本人喪命,可這場災難本可以避免

中元普渡

烏來

一年會有一兩次上烏來祭祖,像是清明節、中元節。今天因為是趕在寺方為期三天的中元普渡最後一天上山,似乎前來祭拜的民眾也沒有想像中的多,詢問廟方後才知道前兩天是多了點。由於這兩年來疫情關係,其實寺方在動線安排上也煞費苦心以符合目前的防疫規範。我記得前一次上山時烏來飄雨,不過今天豔陽高掛當下,或許是山風徐徐吹來,倒也涼快,絲毫感受不到盛夏的熱浪。